守护海底命脉,筑造海底长城——新时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使命
程亮,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聘教授,信实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流体力学,流体/结构/地基相互作用。长期从事海底管道稳定性,海洋结构物涡激振动、海底结构物局部冲刷及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等研究工作,是国际公认的海洋工程专家。在前期工作期间,与海外海洋石油天然气工业界长期紧密合作,解决了许多工程难题。其中较突出的贡献是其领导开发了考虑冲刷和自埋等因素的海底管线稳定性设计规范,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及海底油气开发项目。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总计发表论文300余篇,被引用次数超过7000次,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及高级研究人才。
“海底命脉”是什么?
全世界九成以上跨国通信经过海底,每年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取自海底。这些信息与能源的载体——海底管线(光缆、电缆、脐带缆、油气管道等),正是维持人类生产生活的海底命脉。
过去五十年里,在海洋学、地质学、物理学、材料学、工程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实现了对海油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今,油气资源开发的脚步正在迈向2000米以下的深海。
新时代,由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到2025年我国的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将超过三个三峡水电站,已经接近全世界海上风电装机总量的一半,这些电能都通过海底电缆输送到陆地。然而,目前海上风电开发局限在近浅海,远远无法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有太多关于海底电缆设计、建造、安装、保护的难题没有解决。
本次讲座,将带领同学们去了解海底光缆、电缆、油气管线,启发大家去思考有关物理问题。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同学们能作为新一代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去守护人类的海底命脉,筑造人类的海底长城!
讲座时间:2024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