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周国旗下讲话――五四表彰获奖代表感言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真心感谢一中为我们提供的平台、感谢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和帮助、感谢同学们的支持。我们所荣获的称号,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现在这个社会早已不再推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需要的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青年。而这一切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责任感的培养,正是我们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哲学上说,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而一中就是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在这里放飞梦想。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每每看到学校里出现的新社团、展出的新校服,都不由歆慕不已。一中在不断发展,而我们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这三年来,作为年级的学生会主席,也作为班长,我尽自己的努力与同学们一起开展各类活动、协助常规工作,让校园生活更加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之一就在于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学生工作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学习的时间,但也促使我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无论做什么都专心去做,尽可能利用好每一分钟。
当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特别是当我前不久去人民大学参加自主招生面试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觉得自己置身于优秀的莘莘学子中,是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优秀?又或者什么算真正成功呢?或许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但是我想,我们每个人只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努力、尝试去做得更好,心中有梦,有所追求,就能收获一个无悔的青春。祝大家在一中这个美丽的校园里都能够有所付出、也有所收获!
谢谢大家!
南京一中最高奖“蔡元培奖”获得者高三(4)班刘�Z同学的获奖感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很荣幸代表蔡元培奖学金获得者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三年前,作为一名指标生,我进校时中考成绩在全校倒数。那时我看到同学们几乎个个都比我强,心中好生羡慕。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走进了一中的第一堂语文课,也许是老师别有用心的安排,没有按照教材顺序上课,而是直接讲荀子的《劝学》。其中的一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让我豁然开朗,心中的忧虑尽数除去。我认识到我们大家虽然并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彼此的差距也不过百步之遥,在这场历时三年的马拉松比赛中其实微不足道,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当下,努力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不要去胡思乱想太多的事情。
那时候我们下午5:35放学,6:50开始晚自习,我当时几乎每天都强迫自己6:00之前到自习教室自习,企图通过这50分钟的时间来缩短与同学们的差距。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我已经从班级倒10变成了正10。到高一结束的时候,我已经挤进了班级前五。那时候我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选科问题,关于到底选物化还是物地,我纠结了很久之后终于选择了物化,为的是上大学选专业时所受限制较少。
进入高二后学习的负担越来越重,特别是小高考的迫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凭借每天比别人多出来的50分钟,在班上逐渐占到了第一二名的位子。那时我考虑附中、金中的高手们大多选择了物化,化学上的竞争势必异常激烈,于是在物化上的投入较大,对三门主课有所忽视。
不知不觉间到了高三,高三的期初考试更是给我当头一棒,原来高考的排名只算三门,而此时我的三门成绩只能勉强挤进班级前十,数学尤其差。于是我立即调整学习重心,把数学放在首位。经过快一年的努力,三门主课终于小有起色,但是粗心的毛病还是没改掉,在前不久的二模中数学填空题竟然前五题错了三个。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决定我们成败的并不是后面的难题,而是前面的基础题。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很荣幸地获得蔡元培奖学金。在此,我想感谢老师们,感谢你们的谆谆教诲,没有你们辛勤无私的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此外还要感谢四班的同学们两年来对我的包容和支持。
最后,我祝愿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能重视基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祝高三的同学们能够在三十天后笑傲考场!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