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社小记者105校庆采访校友——李泽椿
今天是南京一中105周年校庆,很多新老校友响应学校“回家看看”的号召,纷纷来给母校祝寿,其中不仅有各行各业的校友,还有重量级的院士校友——李泽椿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李泽椿先生是我校1948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是学校老校长李清悚先生的长子。
“我出生时父亲还在一中担任校长,1937年,父亲带一中的学生去了四川,我也跟着去了。”李泽椿院士告诉我们。1946年他小学毕业,他随家人从四川回到了南京。“那年一中招收一百五六十名初一学生,我未被录取,虽然当时一中的校长和许多老师都是我父亲的老同事,但也不能给予照顾。可我考到了尚有五六十名的备取生的行列,待补。后来一中多开了两个班级,我总算挤进了一中己班(初一的第六班)。当时,我成天上课读书,下课嬉游。”李泽椿院士告诉我们,在他的眼中,他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身体力行地教育他,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上大学时,他听取了父亲的教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选择了气象专业,并从事气象工作61年。
李泽椿院士说,他对气象的这种缘份来自母校一中。“那时一中后面有座小山,小山上有个气象台,我小时候就在那上面玩,加深了我对学习气象的向往。我考大学,也考了最感兴趣的气象专业,可以说在一中的那段学习生活是我从事气象工作的启蒙点。”在他十一、二岁时,南京的冬天很冷,冬天屋檐上挂着长长的冰溜尖,冻得他们都不想动。但是,他们下课时必玩的小游戏是踢小皮球和玩“官兵捉强盗”,以此取暖。玩后他们会绕到校内的小山,来到山上那栋被称为气象台的独立小楼,“气象”二字自那时起便深深的印在他脑海里。
对于李泽椿院士来说,最令他开心的事便是在今天,因为他在南京一中105周年校庆上收到了当年同届同学的名录。看着当年的名录,李泽椿院士连连说岁月不饶人,不知道今天还能遇见多少同学。
最后,李泽椿院士对我们说:“很高兴一中迎来了105周年的校庆,希望南京一中能越办越好,培养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的建设出力。”
李泽椿院士的谆谆教诲,我们会铭记在心。从今天起,我们要发奋图强,不为别的,只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采访:高一(7)班蔡妍 摄影:高二(2)班尹玉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