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提高素质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感谢你们给我一个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
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你们有的走亲访友,享受浓浓亲情;有的外出远足,感受自然之美;有的宅在家里,埋头苦读,与习题作业相伴。不管你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个小长假,有一种“假日现象”你都不可能忽视,那就是每天的电视、广播、报纸长篇累牍地报道着国人休假的情况:
你可以看到,在北京,国庆当天,天安门广场11万人冒雨参加了升旗仪式。这是一个国家神圣的典礼,也是国人爱国情绪的集体释放。可是,这美好的情愫却留下了一个不太美好的节尾:典礼结束后,天安门广场上留下了5吨垃圾。
你可以看到,在杭州,西湖景区,大学生志愿者3小时捡出7000多个烟头,并摆出“无烟西湖、文明出行”的倡导语。
你可以看到,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点,几千名观众正围座在圆形广场欣赏精彩的苗族风情歌舞演出,中途,几位观众为了座位发生口角,继而大打出手,偌大的演出广场俨然成为他们的角斗场。
你可以看到,在上海,外滩景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关式过马路”正在上演:这是上海交警针对游人爆棚、红绿灯形同虚设的局面而创造的一种新式交通管制办法。具体办法是:红灯亮时,斑马线两侧各10名民警手拉手站到人行道前,组成一道人墙,将人与机动车隔离,阻拦人群止步;绿灯亮时,两头的民警则手牵手,犹如跳集体舞般向中间靠拢,在斑马线两侧构建两道人墙,护送行人安全通过。每天下午4点半到晚上11点,随着红绿灯的交替变换,民警们不断重复着这些动作。
当然,诸如“到此一游”、“排队加塞”、等现象更是不胜枚举。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同样闻名遐迩。《纽约时报》将中国游客列为“最不讨喜的游客”,理由是:为方便观自由女神像,争相攀爬公园长椅;为拍照,骑上华尔街的铜牛身上;吃自助餐插队、浪费食物;搭乘地铁前拥后挤只为抢先一步上车或下车。
如果说出现这样的现象和行为,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太多,超过景点承载量,景区的设施设备还跟不上,管理也不够完善有关。但是,搭乘地铁前拥后挤、吃自助餐插队、浪费食物等也跟设施不完善有关吗?
这些现象、这些行为、这些评价,都引起我们的思考:中国人怎么了?中国人的素质在哪里?曾经的礼仪之邦到哪里去了?我的身上、我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行为?如果是我在那样的环境下,我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一点,表现得更有素质一点?
那么,什么是素质?素质一词,在词典中的含义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体现。它主要包括人格素质、能力素质、专业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角色素质等方面。今天,我们谈论的主要是人格素质。人格素质体现在价值观念,即是否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在无危机意识和使命观念;体现在人格魅力,即看其是否诚信正直,平和宽厚,坦率真诚,热情大方;体现在气质修养,即考核其文明礼貌,仪态端正,谈吐不俗,举止得当的典型事例;体现在法纪意识,即考核其遵纪守法,以理服人,光明磊落的突出事实。素质是融化在一个人骨子里的修养,是渗透在血液中的气质,是一个人自觉的精神追求。
现在,我的手边上有一份来自学工处的文明清单,它记录了一中学生本学年开学以来的素质表现:
第一、无论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还是高二高三的学长,见到老师或同学都能主动打招呼问好示意,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第二、许多同学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开学第二周,高二10班同学早操退场时看到地上有纸屑,主动捡起丢进垃圾箱。我虽然不知道那位弯腰捡起垃圾的同学的名字,但我知道,你弯腰的一瞬,文明的形象高大起来。
第三,拾金不昧的学生层出不穷。高二5班巨强同学、高三5班吕辉同学分别捡到手机和现金,都主动送交学工处。开学以来,学工处已收到同学捡到的钱包、手表、现金、手机、银行卡若干。我很感谢那些拾金不昧的同学,你们的高风亮节让这个校园一片清风正气。但同时,我也提醒我们的同学,注意保管好个人的财物,做一个有心人。
第四,爱心公益伞,撑起一片晴天。求是楼内,49把爱心伞,一本记录本,记下了爱的传递爱的接力。把关爱送给最需要的人,不再是口号。截至9月30号,共有一百余人次借用过这些伞,这些伞都被精心擦拭及时归位了。有意思的是,伞的数量由49把增加到53把。
第五,社团招募,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九月的校园里,最红火的场面除了开学式,就是社团招募大会,活跃在现场的各位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们,最好地诠释了奉献服务的志愿者精神。
第六,规范意识纪律意识显著增强。相当多的同学能自觉维护自习课纪律,不早退、不迟到。这看似最简单的要求,却也是一个人道德的最高境界――自律。要知道,一个成功的人,必是一个懂得自律的人。
同学们,你们的高素质还表现许多方面,比如:你们积极维护电梯乘座秩序,你们积极布置图书馆的大客厅,你们积极配合望星楼改造不穿越围栏等等,都让我感动,让我心生敬意,让我学习。那么,这些素质是从哪里来的?素质来自于个人的道德修养、来自于良好的制度约束、来自于自尊和尊重的文化环境。但归根结底来自于生活中点点滴滴行为习惯。
所以,开学以来,我们在感动于同学们高素质表现的同时,也看到一些不太有修养的表现,今天,我同样也把它展示给你们:
第一,不按规定穿校服。或只穿校服上衣,或进校门时把校服外套套在身上,进教室后则脱下,换上自己的便装。
第二,不按规定停放自行车。有的只顾自己方便,将车随意停放在车库入口处,阻碍了其他车辆进入;有的放学打球时,为免走回头路,将自行车停放在操场边,甚至是塑胶场内的篮球架下;有的同学骑了高档自行车,却不知爱护,不上锁,带来安全隐患。更有甚者,有同学还公然在校内骑车。
第三,不按指定路线进行广播操退场。有的同学不听从口令,不退到指定位置就自行解散,造成拥堵,给后面的班级带来不便。
第四,违反规定购买没有销售资质和安全认证的食物。有些同学从居民窗户处购买食物,既造成拥堵围观现象,又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影响健康。
第五,上课不够专注,课堂上吃东西、喝饮料现象较多。
凡此种种,不再一一列举。也许有同学说,这是小事,没必要大惊小怪。可是,我前面列举的国人在国庆期间的行为,哪一件又是大事呢?听下来,也仅仅是一个广场集会、挤座位、丢一个烟头的小事。可恰恰是这些小事,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后,就内化为一个人的素质。古语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某种意义上说,习惯就是素质,素质形成的过程往往就是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而素质总会顽强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所以,素质就是一言一行中都有自己的规范,素质就是在校内校外、人前人后表现一致的习惯,素质就是不需要警示语提醒的自觉,素质就深埋在心底的习惯的力量。这就是我今天发言的主题:培养习惯,提高素质。
最后,我借用海明威的一句话作为今天发言的结束语,并与大家共勉:在生活和事业的各个方面,才智的功能远不如性格,头脑的功能远不如必性,天分的功能远不如自制力、毅力和教养。而自制力、毅力与教养,就是素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