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避险能力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在这里做一个安全疏散演练的动员讲话。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极为罕见的8级特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8万,伤者逾40万。在这巨大的伤亡之中,有多少是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儿童,教育部至今也没有(也许是不敢)公布。灾难来得猝不及防,多少朝气蓬勃的生命之花在瞬间凋零。曾几何时,他们也像我们一样站在国旗下,沐浴着清风丽日,用生动的呼吸连接起现实与希望。但是,灾难来临,没有预先通知谁,没有人先知先觉。一切就在瞬间发生,没有准备,甚至来不及自救或不会自救。那么多弱小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和2008年5月12日作了一个没有任何仪式的永远的告别!谁知道呢?谁知道会发生地震呢?为什么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呢?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他也不能预见地震会何时来临,也许永远都不会来临!但他有杞人一样忧天的情怀和执着:从97年开始,他就不断的修补和加固学校每一处建筑物,一栋只花了17万建筑费的不合格教学楼,他用了40万来加固;他规定每周二都要进行安全教育,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具体到怎样走,谁先走,老师站哪里,清清楚楚。地震发生时,2200师生只花了1分36秒,全部集合到了操场上,无一伤亡。当时,他在外面开会,通讯断了,交通断了,当他跌跌撞撞赶到学校,看见老师们把2000多学生团团包围守护在操场上时,他哭了!他叫叶志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可见强烈的安全意识和熟练标准的安全演练,在关键时刻就能挽救人的生命。生命是用来宝贵的,不是用来玩忽的。安全是用来预防的,不是等着用残酷的现实来检验的。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才可保生命之安,生命之全!灾难,我们希望它永远不要发生,而准备,却是不以灾难发不发生而可以忽略的。
本周星期五,我们要开展的,正是这样一场为保全生命而预演的紧急避险安全疏散活动。这次活动的组织也是为了响应全国第23个消防日所提出的“认识火灾,学会逃生”的号召,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火防灾、应急自救的意识,使全校师生熟悉我校的紧急疏散通道,增强我校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所以,希望我们在明确演练的重要性之后,能统一思想,从实战出发,全员参与。
关于这次活动,有这样几个要求:
1.所有在校师生、工作人员,都必须参与演练。听到警报声后,全部集中到运动场上指定位置,按晨会仪式的队形站好。
2.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楼道数量有限,同时,望星楼处于加固时期,通道狭小,各班必须在这几天完全熟悉疏散线路、疏散顺序、疏散速度,以保障我们的学生都能安全、有序、迅速地到达指定地点。
具体而言,崇文楼各班撤离顺序与路线如下:(同广播操要求)
一楼:高一4、5班先走,后面依次是高一3、6班,最后是高一1、2班
二楼:高一9、8、7班依次从东面楼梯下楼,高二1、高一11、10班依次从西面楼梯下楼。
三楼:高二5、6、7班依次从东面楼梯下楼,高二2、3、4班依次从西面楼梯下楼。
四楼:高二10、9、8班依次从东面楼梯下楼,高三1、高二12、11班依次从西面楼梯下楼。
五楼:高三5、6、7班依次从东面楼梯下楼,高三2、3、4班依次从西面楼梯下楼。
六楼:高三11、12、13班依次从东面楼梯下楼,高三8、9、10班依次从西面楼梯下楼。
AP班学生按晨会路线下楼集中。
3.警报声就是险情,就是命令。警报声响后,全班应立即疏散。前3排同学从前门,后4排同学从后门按广播操下楼路线快速、有序从楼梯下楼,同时要求同学们用手捂住鼻、嘴、降低身体重心。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指导本班学生安全撤离。同学们成两路纵队下楼,过程中听从各楼层楼道疏散员指挥,严禁推搡,冲撞、拥挤,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班主任检查确认教室无人后,随学生队伍排尾撤离。楼道疏散人员必须在学生撤离完后,方能离开教学楼。
4. 各年级按要求到达预定集结位置后,班长迅速清点人数,向年级组长汇报。年级组长将集结情况报告给芮玉贵校长,最后由芮校长对演练做点评。
为了演练的成功,我们明天早操时间练习快速整队,有序入场。即1分钟班级门口整队就绪,并按广播操进场的顺序列队下楼进入操场的练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们熟悉疏散的线路、顺序和速度,增强避险的意识。在周四早操时间进行紧急避险安全疏散的预演。周四的预演,将没有老师指挥整队,希望同学们自觉整队,按序迅速到指定集结地点集合,并清点人数。周五,我们学生将和全校教职工一起正式演练。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的希望,而只有反复的练习所达到的这种秩序与默契才能在突发状况中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希望我们以生命的名义,为自己的安全而演练,绝不儿戏!谢谢各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