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国旗下讲话--张红老师
爱在左 责任在右
老师们,同学们,连续两周以来,南京多家媒体接二连三地对我校高三的成人仪式做了报道。而报道的亮点集中在那段打动大家的视频上。视频展示了家长们冒雪迎候同学们下晚自习回家的场景。这是每天都在上演的熟悉场景,可为什么那么动人?究竟是什么感动了我们?是父母对子女的一份“责任心”。
同样在成人仪式开始前,我们让小平校长和苏皖书记各选一款腕带,和同学们一同佩戴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蓝色的那一款,因为上面刻有“责任”二字。这个细节同样令人感动,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心”如出一辙。
为什么“责任心”有如此的震撼力?首先因为它是仁爱的境界。仁者爱人,是心灵深处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集体、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一份深沉的爱。我们因爱而感动。其次,因为它是人最基本却是最高贵的品质。我们因其崇高而心生敬意。余秋雨先生曾说过,“文化的核心是人格”。循着他的思路,我们可以继续补充“人格的核心是责任心”。因为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格高尚的人都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
那么一所以“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的学校,其学生的责任心目前怎样呢?
大家不妨看一看望星楼一楼过道。那里原本有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大家在雨天感受到别样的温馨,如今却要让大家焦虑和担心了,因为相当数量的公益伞开始了孤单的流浪生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责任心”的疏漏造成的吗?
同学们听说过“破窗效应”吗?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伞架上你也不还伞,我也不还伞,时间久了,伞就会越来越少。以此类推,一面黑板,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黑板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如食堂门口);一辆自行车没有上锁,侥幸没遭偷窃,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自行车都不上锁,直到门卫照顾不过来;中午一下课,有一位同学向食堂奔跑,大家便会一起开始狂奔;一个很干净的地方,大家不好意思丢垃圾,可一旦地上出现了垃圾,大家就毫不犹豫地开始抛,丝毫不觉羞愧......这就是可怕的“破窗效应”但这决不是我们需要培养的素质!也绝不能代表咱南京一中学生的责任心水平!
大家知道台湾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吗?该校校长高震东倡导“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他认为假如老师问及教室很脏的原因,学生告状说值日生未打扫,那么这个告状学生是要挨揍的,因为校园不干净,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一个对当前的责任都不负的学生是无法对未来负责任的。所以他们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却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
反观我们,我们每天有保洁人员打扫公共场所,有专门人员负责安全保卫,有食堂师傅负责保证每餐的营养,还有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为我们讲课答疑,有家长为我们提供后勤保障......那我们的情况如何?为什么我们同学的责任心不够强?因为我们不够爱,不够爱学校,不够爱同学,不够爱父母,不够爱老师;也不够爱自己!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与学校的名声,与同学的方便、与父母的荣耀,与老师的期盼联系在一起。而如果一个学生不懂得爱自己和周边最爱自己,最关心自己的人和集体,那么,你怎能指望他去爱国,去爱社会,去爱人类呢?
作为升学预备型学校南京一中的一名学生,在你进校的那一刻,就已经承诺了你的责任就是考上大学,为一中争光!在场的每一位都是南京一中的一员,在校外人看来,都代表着南京一中。只要有一位不努力,别人都有理由说南京一中的学生成绩差。反之,只要有一位被看见拾起垃圾,主动让座,待人礼貌,人家就会竖着拇指夸南京一中的学生素质高。每一个人都尽力完成自己的责任,才是对得起学校,对得起No.1 High School Student ----- 一中学生、一流高中生的称号。
同学们,问问自己,“你够爱一中吗?”爱她,就要为她尽责,爱她,就要为她争光,就要学会恪尽职守,力求完美和勇于担当!本周六将迎来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希望高二全体学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也预祝你们考出自己的水平,为学校增添新的光彩。最后套用冰心的话,送给大家:
愿大家“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穿枝拂叶,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
谢谢大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