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国旗下讲话--高一AP班范雨莲同学
大家好,我是AP班的范雨莲。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讲这些日子里与澳大利亚同学的故事。
一个月之前,我们迎来了32名来自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学生。Ap班的每个人都接待了一名同学,在这儿短短的四周内,我们克服了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分享各自的文化,交流不同的价值观,品尝当地的美食。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打破各自固有的看法,了解更真实的中国与澳大利亚。
在很多同学的印象里,外国的学习都很轻松。9点半上学,2点半放学,作业很简单,一会儿就能搞定。这种报纸里夸赞,海归们肯定的说法已经根深蒂固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以至于他们经常抱怨中国的应试教育。但经过一个月的了解后,我发现这种说法并不真实可靠。事实上,他们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即使在校时间比我们短,但真正学习的时间却和我们相当。而我的buddy Ashleigh还告诉我,他们的作业不少,每周都要完成一篇十页纸的essay。而随堂测验什么的更是频繁。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自制力,他们的家人很少管他们,而他们必须要努力学习,因为如果凭自己的能力考不上大学,家人是不会帮忙的。因此,自主学习成了最重要的本领。而在学习的同时,他们还要在外面打工,为以后大学的学费做准备。这和我先前预料的差别太大,竟然有点难接受,同时开始反思我们一直反感的应试教育真的是方法问题,还是因为我们的自制力缺乏而不得已之举。
通过外国电影,电视剧,我们知道中餐在西方国家很流行,也为之骄傲。因此,我萌生了教他们做中国菜的想法。慈善行走完的第二天,我和朋友带着各自的buddy,一行9个人,去了我的家。我们教他们如何做中国菜,包括洗菜,切菜,打鸡蛋,最后下锅——每一步我们都手把手地教。尽管最后成品的面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所有人都很开心地吃,把它们消灭地干干净净。最后Ashleigh告诉我,她,还有很多澳大利亚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中国菜就是饺子等面粉做的食物。而澳大利亚中餐馆里的菜和今天她们吃的完全不一样,她认为正宗的中国菜更好吃。那一天,我过得很充实,她的那句话,让我在吃惊的同时,又为让几个国际小伙伴了解了中国正宗饭菜而骄傲。
除了每周的周末要带他们出去玩以外,我们每周三、周五都有四十分钟的buddy time,在那段时间内,我们会交流两国之间的文化,不同的作息时间,不同的运动,不同的节日,这些经常让我体会到一种culture shock,然后迫不及待地再与朋友交流自己的收获。除此之外的Buddy time 里,我们还一起包饺子,参观了拉贝故居、南京大学,玩了贴烧饼,竹竿舞等游戏。
一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的英语口语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惊讶地发觉自己原本对南京有太多的不了解,通过这次交流,我增加了对南京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这次交流打破了我原先有的成见,发现很多道听途说的消息并不可靠。那些澳大利亚的文化,就像一幅画铺在我的面前,那么近,可以摸得到,能清晰地感受它的质感,再也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话去想象它的美妙。同时,我也让澳大利亚的同伴更加了解了中国的文化,打破了他们先入为主的看法,让他们亲身感受了中国人的礼仪、价值观等。我也为此而感到骄傲。
今天,与我们相处了近一个月的澳大利亚同学们就要离开了,他们到来的那一天仿佛发生在不久之前,但离别来的竟是那么快。心中充满了不舍,眼泪却不肯流下。仿佛明知道那也许是最后的一面,却谁都不肯说出来。坐在电脑面前,整理着这一个月的照片,把它们做成册,这样,回忆就能永远地被保存下来。今天,他们就要飞回墨尔本,我真心地祝愿他们旅途平安。并且我坚信,就算身处不同的国家,我们也会一直保持联系。毕竟,这一个月,是我们共同经历的最美好的时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