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畅“享” 共同成长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也拉开了“南京一中首届读书节”的序幕。本次“读书节”由学工处组织策划,将历时一个月,先后开展6个单元的系列活动。它们分别是“倡读书风尚,让阅读成为习惯---‘世界读书日’晨会”;“与大师对话,让读书照亮人生---王开岭先生讲座”;“向经典致敬,让书香溢满校园---‘好书进校园’大型图书展”;“展读书成果,让思想共同成长---‘我在读的一本好书’征文评比”;“与同伴分享,让阅读充满快乐---‘书香致远’德育展示课”和“树阅读典范,让阅读蔚然成风---‘书香青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
上午九点十分,全校学生聚集在操场,参加了以“‘悦’读畅‘享’ 共同成长”为主题的读书节启动仪式。芮玉贵副校长做了晨会发言。他从“世界读书日”的起源,谈到了“阅读”在人的精神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从阅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谈到我校设立读书节,就是重视阅读对生命的唤醒,就是搭建平台让同学们爱上阅读,分享乐趣,他希望同学们把对知识的渴求变成进取的行动,并鼓励父母与教师成为同学们的阅读榜样与伙伴。芮玉贵副校长的发言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芮玉贵副校长晨会发言
上午10点左右,由校学工处组织,新华书店新街口分店和市邮政局夫子庙分部协办的“好书进校园”大型书展活动在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举行了。“‘悦’读畅‘享’ 共同成长”的读书节背景和标语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一些学生们喜爱的书籍与刊物,如王开岭老师的《古典之殇》、《中学生典藏版》、《精神明亮的人》、畅销书籍《追风筝的人》、《三杯茶》、《时间简史》,教育部推荐书目《给孩子的诗》、《万历十五年》以及《读者》、《青年文摘》等近50多个品种的书籍杂志被摆放在排成一行的书桌上,供大家浏览。据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反映,他们带的书在品种和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短短一天中就补货两次,特别是王开岭的书籍受到追捧。有些学生在某些学科专业方面的阅读已到达了很深的程度,令工作人员感到惊讶。
同学们在浏览书籍
下午2点20左右,著名作家,央视一套节目《看见》的主编王开岭先生,在江苏省全民阅读中小学指导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我校。尤小平校长、张苏皖书记、芮玉贵副校长亲自到校门口迎接。校办包旭东主任、学工处张红主任,王开岭先生曾经的同事吴中英老师等陪同接待。王开岭老师简单参观了校史馆后,接受了来自《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王开岭先生对当今中学生的阅读有什么看法时,他说反思自己被中学师生们推崇的原因是自己的作品同时满足了读者在语言、审美和价值观三方面的需求,因此希望学生们能以此为标准多读好书。他还表示自己当年高考时120分的语文只考了60多分,但这丝毫没有妨碍他成为作家,因为他“任性”的读了很多书籍。王开岭老师还和语文组的老师们进行了座谈。他希望学生们读他的书不是为高考,而是为了对人生有贡献。在谈到自己一篇《这个叫“霾”的春天》的第一句被编成阅读题并问学生这句话反映作者什么情感态度时,他说自己也不一定能答对,因为那道题的一个错误选项是“诅咒”,而王开岭说,他当时就是在“诅咒”,甚至更强烈,所以,每个人的感情程度不同,而语文教学不能这样提供固定答案,要容许多元理解。
校领导与王开岭合影
王开岭在参观校史馆
王开岭为文学社题字
王开岭接受记者采访
王开岭与老师们座谈
王开岭为老师们签名
下午4:00,王开岭先生来到报告厅,做了题为“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关于人生、读书和理想主义”的报告,全校两千多名师生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讲座。在讲座中,王开岭让大家在“雾霾”的时代,提升内心的光线,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他把“精神明亮的人”解释为“人格健正的,有现代公民意识,有使命感的,内心温美、充满诗意的、有行动品质的理想主义者”,也就是“精神意义上的年轻人”。他分析了“民国时期”和“八十年代”之所以成为近来中国读书界阅读怀旧热潮就是因为这两个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两个“青春期”,具有年轻人的品质,是理想主义付诸行动的时代。王开岭还认为,对一所名校的最高评价不应该是考上多少清华北大的学生,出了多少省部级官员,而应该是学校的毕业生具有特殊的气质,共同的爱好,因为学生的性情、趣味、修养将直接影响到其人生质量,其交友、恋爱乃至婚姻,这很重要。一所百年老校应该有自己的定力,有自我的评价系统,让他的毕业生带着学校的痕迹,学校的记忆走进人群,并能借此相互识别,这才是学校最大的成功。在谈到人生时,他指出,一个人的成功和他上的学校和学的专业没关系,但一定和他的读书有关。他告诫学生不要有关于高考的太大压力,人生在世不是为了获取名利,最重要是有幸福感,但是要有幸福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王开岭指出,中学生为什么感到活得累,主要是社会评价体系的单一造成的,与西方努力消解单一价值权威的做法相反,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往同一个价值高点攀登,很多人的人生非常雷同,高度抄袭,这是一种悲哀。在读书方面,王开岭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阅读书籍感受到汉语的魅力,其使用技巧,创造力和准确性;通过阅读,提升自然审美、艺术审美、情感审美、人格审美;通过阅读提升价值观,包括对生命、对环境、对动物、对个体权利的态度,基本的操守、人道主义的情怀等。阅读时不要偏食,例如不要总是读情感类的“甜食”“软”文,否则会“吃伤了,吃腻了”。价值观要丰富,而且有的价值观的培养要趁早,因为中学生的阅读某种意义上就像播种,季节很重要,需要适时进行,否则就晚了。最后王开岭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王开岭在做讲座
“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报告
报告厅现场
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王开岭先生以其宏大的视野和见识,用漫谈式的语言,为大家解读如何做精神明亮的人,如何通过阅读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照亮和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他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在场学生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时虽已超过放学时刻,但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纷纷围着王开岭先生索要签名,王开岭先生也不厌其烦满足了众多“追星者”的愿望,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有的同学将自己前一天写的阅读心得送给王开岭,有的则表达了对媒体工作的向往。临走时,王开岭表示,尽管南京一中是他走进的南京市第一所中学,但同学们的热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说,从学生提问质量上看,普遍高于全国很多地方,说明这里的语文阅读教育水平较高。
王开岭在为同学们签名
活动结束后,听讲的师生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将通过多读书、读好书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去当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并希望学校今后能多组织这样有质量的讲座。
附1:
芮玉贵副校长晨会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政府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 那里有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学校为什么要搞读书节呢?
我们认为:
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每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其实与阅读息息相关。因为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民族往往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文字里。捧起一本好书,就是捧着一个伟大思想;翻开书页,就是翻动一个精神的海洋。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当你在读一本感兴趣的好书时,你心绪的起伏完全跟随着书里的情节,或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那是一种你忘记了外物,心只属于那本书的感觉,你的喜怒哀乐在书里可以不断释放,形成一个个小宇宙。也许那时你早已不在书桌前,你的灵魂已经在书上行走,与里面的人物交谈着。这种无与伦比的美好,就是阅读。所以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
如果你经常阅读经典,阅读精品,你就有了建立心灵殿堂的基石。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你可以随李白纵酒放歌,也可以像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你可以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有哲人指点人生,启迪混沌!
阅读好像思想的朝圣。当我们虔诚地伏下身子,安静地聆听先贤的召唤,在洗涤我们的灵魂的同时,使自己拥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这种气质日积月累就形成“书卷气”。这种必须靠坚持阅读才能慢慢积蓄而成的一种“气”,它从人的灵魂与血液里,从人的神情和眼底里,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气息。
我们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因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我们更需要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而不是浅表阅读和碎片化阅读。我们推崇古典的阅读状态,一边读,一边揣摩,一边思考,一边咀嚼。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深度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二.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有人会说,我们天天不都在读书吗?天天都在看教科书、教辅书。在我看来,教科书、教辅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我相信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每个孩子在两三岁之后就要开始自主进食,甚至更早。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
对学校教育来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 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我认为一个学校有没有的文化气息,主要不是看墙上有没有标语口号,也不是看校园有没有小桥流水、台榭亭阁,而是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可以流传下去的教育故事,和学校是否有书香气。一个学校是否为一流学校,关键看有没有一流的阅读群,其中包括领导、老师和学生。我校读书情况如何?我校共有藏书93915册,人均藏书49.5本,2014到2015年流通量4.9本,2013到2014年流通量5.6本,2012到2013年流通量6.8本,离重点中学评估标准人年均20本相差甚远,令人深思。同学们可能认为学业负担太重,这是客观事实。但我希望同学们把玩手机、玩游戏的时间用于阅读,让课内与课外阅读这两只翅膀一起动,才能飞起来,才能飞得远,才能不失重。
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其蕴藏的伟大和神奇。
学校设立读书节,就是重视阅读仪式对生命的唤醒;就是搭建平台用快乐的阅读经历让同学们爱上阅读,分享阅读的乐趣;让主动阅读的习惯伴随同学们的一生;就是希望把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变成进取的行动;就是要鼓励父母与教师成为同学们的阅读榜样与伙伴。
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造福人类也越来越困扰着人类时,我们更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前行,这需要一股阅读的力量来支撑。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点亮一盏心灯。
让我们点亮更多心灯,照亮我们的世界!
附2:王开岭报告片段
中学生该读些什么 //url.cn/fStcDb
年轻人哪儿去了 //url.cn/V2ZJi5
如何看待网络上的围观 //url.cn/SDt4sr
旅行中的回归自然 //url.cn/d65GKj
回归本质,寻找幸福 //url.cn/Ul0jdc
如何应对高三学习的困惑 //url.cn/TNFege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