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周国旗下讲话---吴煜姗老师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我们常常觉得难以摆脱压力的追踪。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按照美国著名应激心理学家拉扎鲁斯的话,心理压力是个人感受到的要求与资源的不平衡感,而压力应对则是个人试图控制这种不平衡感所做出的努力。
提到压力,很多人脑海里出现的是深夜苦读,神情委顿,无精打采,唉声叹气。其实这是对压力的误解。首先,引发压力体验的并非都是糟糕的事情。在用于自测的生活压力事件表中,饮食调整、搬新家、到新学校读书、逢年过节、结婚生子等普通生活事件甚至是喜事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可见,压力并不能与“坏事件”划上等号。其次,适度的压力会激发人的动机和表现。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适度的压力可以避免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使个人的行为动机处于一个最优值,令工作效率达到最佳表现。
总之,压力对于个人来讲,并非都是坏事,人在最初面对生活挫折与困境时,首先体验到的是烦恼与焦虑,但如能积极化解,人所感到的就是力量与信心。具体到我们的校园里,如果你在高一,也许你正为数目众多的考试和即将来临的分班而抓狂,然而这正是锻炼我们时间管理能力和生涯规划能力的大好机会,是时候关注一下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了。高二呢?小高考的震荡刚刚结束,马上要面临传说中黑暗的高三。此时压力的应对或许可以促使我们学会接受现状,调整人际关系,转换学习策略。高三的同学们,还有十余天就要走上高考考场,内心压力可想而知。而这现实与理想对决之际,不也是我们理解和接纳情绪、直面挑战、自我提升的关键时期吗?种子破壁而萌芽,凤凰浴火方涅槃,江河愈遇险阻才愈激发出一往无前的执着和澎湃不绝的动力,诚如美国统肯尼迪所言:“在中文当中, 危机这个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 一个是‘危’,一个是‘机’。由此,任何压力都挑战个人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成长。”
面对压力,我们需要练就压力应对能力。压力应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我们最容易入手的是情绪关注的应对,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情绪管理来舒缓压力带来的焦虑体验。向可靠的人倾诉,适度宣泄,休息和运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可以缓解不良情绪,让人在压力面前感觉好一点。据我所知,许多同学都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做到这一点。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因此压力应对还需要第二个层面:问题关注的应对。
问题关注的应对指的是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来缓解压力给人带来的问题与困难,比如收拾书桌,扔掉杂物,制定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寻找支持性资源,主动处理人际矛盾,道歉,和解,履行承诺……在行动中我们会感到令人桎梏的压力被层层剥除,生活拨云见日,信心逐步滋长。这一部分,正是个人主动性、创造性和排挫折力的体现,也是压力应对的主体和重点部分。
做到这一步够不够呢?看起来似乎扫除了眼前的障碍,但是如果长期处于压力情景,或者面临的压力是比较复合和重大的,始终在行动层面努力会令人倍感疲倦无助。因此第三个层面——意义关注的应对——必不可少。当我们感到压力的时候,可以找一个安静的空间,感觉一下自己的内心:此时困扰我的究竟是什么?我真正的感觉是什么?我是在害怕努力过程中的艰辛,还是担心结果的不确定性?我是不能忍受面对失败的自己吗?还是在乎别人的目光?我的期待是什么?从我的压力体验和压力应对中是否可以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这份学习是否可以运用到我日后的生活中?通过深入的哲学思考,梳理压力给人带来的精神困扰,可以令压力的意义最大化,最终变为滋养和润泽我们的精神园地。
如果压力在所难免,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摸索出适合自己压力应对模式,在黑暗中寻找光,在匍匐中积蓄力量,在痛苦中体验抵御的决然和奋斗的甘美,将压力酿成生命的一杯咖啡,苦尽甘来,回味悠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