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国旗下讲话--池显辰同学
责任 担当 习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池显辰。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责任、担当、习惯。
同学们,不知你可曾注意,当你在运动会上为班级的运动员们呐喊助威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身影,为了整场运动会的秩序而不停奔波;当你在慈善行走中遇到岔路,总有那么几个身影为你指路,给你帮助;就在昨天举行的高三成人仪式上,几十个志愿者为了维持全场的秩序从头到尾在岗位上站了几个小时……他们任劳任怨,却似乎得不到任何回报,甚至偶尔还会被误解,可是他们却还在认真地坚持。为什么?因为他们心中有责任,有担当。正是这份责任感使他们逐渐把公益行动、志愿服务当成了一种习惯。
2016年9月,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面向高一同学开展了新一轮的志愿者招新。同学们在招新展板上看到的只是我校七支志愿者服务队一整年工作的累累硕果,但他们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却无法用文字来书写。红心愿的志愿者们冒着冬日的寒风、夏日的酷暑向路人们派发传单,宣传献血;动车组志愿者们一面热心的为市民指路,提供免费饮水服务,一面在进出站闸机、售票机处指导市民使用这些设备;光之语的志愿者们为了保证城市的“名片”干净整洁,连地上的一片纸屑都不放过……每一支服务小队都以饱满的热情诠释着“志愿者”的含义。每一次志愿活动,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组织起来却需要耗费大量的工夫:要事先与服务基地的老师联系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要组织队员参与活动;要对活动中的突发状况及时处理;要对活动进行总结……为保证每一次活动的圆满完成,志愿者们都付出了努力。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去年12月我校志愿者服务队被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授予“南京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这项荣誉并非仅仅是对志愿者活动的一个认可,它更多的象征了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与我们紧密相连,责任的背后是担当、是传承,是一中一百一十年精神火炬的接力。
我也曾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印象最深的是为“唐氏综合症”患者助力演出。舞台上,他们弹琴、跳舞、与妈妈深情的诗朗诵……你很难想象他们曾经是被判为智商最多只能达到三四岁且身体发育不全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们在家人的坚持,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学会了简单的劳动。如今他们已走上工作岗位,能自食其力用劳动养活自己。正是无数的志愿者心中的责任与担当,正是他们将志愿服务当作一种习惯融入骨髓,他们才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当然,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学雷锋日”。雷锋,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一度被人为地镀上一层炫目的金色,他一度被过分解读,后来又被过度质疑,然而摒弃带有时代色彩的符号包装,还原真实的雷锋,以平常心去读雷锋,你会发现他身上的善良朴实。他的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节约行善,在如今的社会中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雷锋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感受志愿服务幸福的存在,感受生命充实的意义,感受付出爱与关怀的快乐。责任并非负担,它实质上是一种期待:不要辜负每一个可以在一中起舞的日子,不要深陷繁重的课业而忘记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坚持用自己每一份的努力续写一中辉煌。谢谢大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