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有爱心,咱就别添乱
时评:有爱心,咱就别添乱
像地震这样的重大灾害施救现场,除了对被掩埋人员的营救之外,还有对废墟里的大量集体和私人财物的保护问题,和为了科学研究而必须进行的地震、救援、建筑等方面专家的现场取样、取材问题……
不断听到熟悉的人这样对我说:我已经要求到救灾一线去了。也听到各种信息说,有人在自发组织志愿者,准备开车去成都,去都江堰,去北川,去汶川,还有人要自己去参与救援,单位不同意就辞职去……
我深深地为大家的热血和赤诚而感动,因为我自己也不止一次地摩拳擦掌,觉得自己该在第一线。但是我提醒自己,这个时候,不能随着性子来,因为在重大灾害面前,混乱和无序是最大的危害,有时甚至比灾害本身还可怕。
我1985年参加过老山对越防御作战,那时,我们在前线经常要面对的就是后方自发跑来的一些热血青年——他们要参军,要上战场,要上第一线,后勤工作都不干。试想,一个正规部队都有很严格的分工,像我这类摇笔杆子耍嘴皮子的宣传干事,轻易都捞不到上一线作战的机会,何况没有任何军事技能和经验的地方青年呢。那时,为了做这些人的工作,为了他们的安全(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部队要抽出很大的精力,既不能伤害他们的感情,又不能答应他们的要求,还得赶紧把他们劝回后方去,谁摊上这样的事情都很头疼。
目前的成都也好,都江堰也好,城市管理系统已经进入了非常状态,全国各地的物资和军队武警、警察、医务人员等急需的专业抢救力量涌入那里,后勤保障已经很有压力。因为军队和武警有自己的后勤保障系统,吃喝拉撒问题可靠自己解决,而警察和医护人员,都需要当地提供保障。现在那里余震不断,很多宾馆招待所都不能使用,当地很多人都是露宿街头,外地的人员到达后,衣食住行都成问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参与救灾的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信任度。在统一的命令下跟随建制而来的部队和医疗队,都需要当地指挥部门确认名单和资格,才能分配适当的任务。这样做,是为了划分责任,发生了问题也有查找方向,失职和渎职也都会给予处置,而自认为有技术和能力的志愿者如果自发参与,往往不能得到“信任”,也没有机构敢于接受并分配任务。
也许有人说,我不干那些专业性很强的活儿,给他们当当后勤也行啊。在这里我要特别解释一下,因为在1996年唐山大地震20周年的时候,我为了制作节目,专程赶到唐山采访了一个星期,其间接触了大量国际国内地震灾害救援方面的专家,从他们那里我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是:地震这样的重大灾害施救现场,除了对被掩埋人员的营救之外,还有对废墟里的大量集体和私人财物的保护问题,和为了科学研究而必须进行的地震、救援、建筑等方面专家的现场取样、取材问题。
从电视画面里,我们看到的好像很混乱,其实那样的混乱都是有内在秩序的。地震发生后,机能还健全的当地政府很快会调集力量,对现场实施保护和秩序维护,抢救过程中也一般不允许无关人员参与,一是怕影响正常、科学的施救,二是防止一些贪图利益的人趁火打劫。被批准参与的社会人员都必须备案、登记身份,以明确责任和义务。
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就发生过有人因为在废墟里抢劫财物被现场执法的事情,很多大的自然灾害之后也都有类似的例子。所以,我们必须再克制一些。很多事情,不在现场的人是很难感受到那份困苦和艰难的,也是很难体会那份无奈和苦痛的。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能出血的献血,能捐钱的掏口袋,能替家里有灾区亲人的同事多干点活,能对身边的鸡毛蒜皮小事情一笑了之,能善良地面对身边的可能衣着不那么光鲜的打工者,能帮助一下摔倒在自己面前的老人和孩子……我们因为有爱才关注瓦砾下掩埋的生命,才心急如焚,难道我们身边的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不需要我们的关爱了吗?
灾难让我们长大,让我们成熟起来。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