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假期惯性——谈学期初学生的心理调适
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生活上比较自由,心理上也比较放松。开学后,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时间会觉得难以适应。开学后如何做好他们的心理调适,就显得很重要。
从学生开学初的表现看,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不能正视自己的角色转变。由于假期中学生全身心处于松懈状态,自我感觉轻松随便,毫无牵挂,跨入校门后,仍存在—定的惯性。其次是陷入心灵失落的误区。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假期中的人和事仍不断浮现在脑海里,仍在回忆、回味,还有未完成的心愿仍需考虑,面对物事人非的现实,陷入心灵失落的误区。第三是想念家里、怀恋友情的心理一时难以排遣。学生在假期中的生活比较随便轻松,没有压力感,心灵处于宽松状态。同时,由于走亲访友,心中充满了温馨,开学后觉得紧张的生活很难适应。
那么,学生应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
一、首先要正视环境的变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迈好踏入新学期的第一步。
开学后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来源于对新学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乍一开学,学生都有一种感觉,觉得假期太短,还有许多未偿心愿、未了事宜,因此沉缅于假期中而不能自拔,对开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抵触情绪,但又没处宣泄,这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学生有必要经历“调整心态,转变角色”的过程,正视环境的变化,克服由此带来的弊端。也可以和家长、同学、关系好的老师谈谈新学期的打算,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心态。
二、重新找回自己,选准新目标。
学生在假期中,结交走访的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活动的内容是娱乐、谈心等,相对而言,学习活动降到了次要的位置。回到学校,面对的是老师和广大同学间的学习竞争,紧张的学习替代了假期中的松懈而成了主要的活动,两者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不能顺利地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认识和心理问题。因此,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这一变化,正确地处理好主与次、假期与学期的关系,解开思想认识上的疙瘩。如果自己难以做到,可以通过班主任或心理老师的疏导,消除由于巨大落差而造成的失落与困惑,消除由于面临紧张而产生的焦虑。
三、把精力投入到火热的学习生活中,忘掉想念家人和朋友的烦恼。
学生刚回到学校,回到课堂,总有一种新鲜的隔阂感,总要想念家人和朋友。一般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情绪会慢慢消失,但紧张的学习生活不允许学生长时间地在这一点上消磨。因此,学生要把精力投入到火热的学习生活中去,在紧张而新鲜的学习生活中体验进取的乐趣,从而获得心灵的平衡与充实。恋家怀旧特别严重的学生,可以写信、通电话、日记、或参加相关心理辅导活动,合理地表达这种情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