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中6名赴英教师称,英国学生上课不散漫,学习也不是很轻松
今年暑假,BBC的一部纪录片《中式学校》引来社会高度关注,节目引发的关于中西方教育孰优孰劣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中。英国学生上课真的很散漫?他们的学习过程比起中国要快乐轻松?中式教育班考试胜出是否意味着中式教育高人一筹?昨天,南京一中6名曾经赴英教学一年以上的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这些问题。在他们看来,BBC展现的英式教育有些“夸张”“自黑”的成分。
英国学生上课真的很散漫?
NO!违纪学生可能罚站、留堂,甚至关禁闭
作为汉语推广基地,从2008年开始,南京一中每年推选一名教师到英国埃塞克斯郡江苏汉语中心任教。只要当地学校的学生选修汉语,老师们都会到学校送教上门,因此这些老师接触的英国学校和学生都很多。
在课堂上烧水泡茶,不停大声说话,就算把家长叫来或课堂罚站也不管用……这是在BBC纪录片《中式学校》中出现的镜头。有评论说,是英国的福利制度养出了懒散的学生。那么英国学生上课果真如此散漫?在一中6名老师看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教了20多个学校的中文课,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英语老师熊晓琳说,“如果学生多次违反课堂纪律,助教就会把学生请出教室罚站,学校对学生课堂管理很严格。”
“大多数学校根本不容许孩子在学校自由散漫,在校表现不好的会被留堂。”教师张佳地说,“有的教会学校学生表现不好会被关禁闭。在这样的管理下,孩子们上课大多是守纪的。”
英国学生学习比中国学生轻松?
NO!英国高考试卷比中国难度更大
BBC的纪录片中,博航特公立中学“中式学校”实验班的学生们不仅每天早上7点上学,还要在学校上晚自习,相比之下,其他班级的学生看起来轻松很多,9点上学,下午3点多就能放学。
那么,英国学生学习真的比中国学生快乐轻松?有两年英国教学经历的谭海军老师介绍,英国的中学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其中私立学校主要提供的是精英教育,大多是有家族背景的学生才能上。而公立学校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文法学校,学生需经过选拔性考试才能入学;另一种则是普通的就近入学的学校。
“博航特公立中学属于以就近入学为主的公立学校。”谭海军说,“好一点的公立学校有60—70%的学生参加高考,差一些的40%左右,其他学生则会进入职业学校。英国学生高考的试卷比较难,比我们的高考试卷难度大,数学会涉及微积分等,而这是我们到大学才学习的内容。”
老师们认为,BBC中呈现的英国学生们轻松愉快学习的场面,只能代表少数中途分流到职业学校的学生。
考试胜出意味英式教育不如中式?
NO!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值得借鉴
经过一个月的试验,在最终考试中,接受中式教育的学生以10分的优势胜出。这样的结果是否就意味着中式教育比英式教育更胜一筹?
对此,一中老师们一致认为,片中很多问题被夸张了,甚至可以说是“自黑”。其实,英国教育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
“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不多,但需要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很大。”熊晓琳说,她印象深刻的一堂语言课,老师讲莎士比亚的戏剧,给学生的作业是让他们采用剧本中的修辞手法,写一份情书。
在老师们看来,这种教学比起国内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高明,给了孩子们很多思考空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后劲很足,值得借鉴。“我曾在飞机上遇到一名国内学生,他数学在国内非常好,但是去牛津大学面试没有被录取,因为和英国真正优秀的学生相比,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张佳地说。
当然,英式教育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相比中国,英国的学生大多数时候接受的都是赏识教育,他们的耐挫性会差些。学生一遇到一些小失败,情绪就会非常低落,特别沮丧,比如我教孩子们折纸,只要其中有一步稍有些难度,学生们就会放弃,这是需要反思的。”老师孙晓蓉说。
本报记者 钱红艳 本报通讯员 黄侃
南京日报 2015.9.8 A4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