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2014年9月1日下午4时,我校举行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伴随着欢快而轻松的乐曲,在高二、高三学生的夹道欢迎下,刚刚参加完军训的673名高一年级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依次入拱门、走红毯,呼喊班级口号,进入会场。高一AP班学生作为年级优秀班级,向全校师生展示军训成果。
开学典礼正式开始,首先,临汾旅仪仗队全体官兵为全校师生举行了庄严地升旗仪式。随后,尤小平校长的讲话更是为我校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全体班主任牵手学生通过拱门,进入会场,登上主席台,接收由尤小平校长和张苏皖书记颁发的聘书,叶兵老师代表班主任宣誓,班主任们表示要用智慧开启智慧,用品格锻造品格,平等地对待班上每一位学生,指引他们勇于探索与求真。2014届高三崇文班班主任祖军武声情并茂的发言,代表了全体班主任的心声。刚刚进入南京大学学习的张坤妍同学代表全体学生吐露了对母校的感恩和对老师的感谢。最后,副校长蒋桂林、芮玉贵、李敏为陶家维奖和韵力奖同学颁发证书和奖学金。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在全校师生齐唱校歌声中结束。
附:尤小平校长在2014—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迎接2014级的673名高一新同学。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与诚挚的欢迎!
回望过去的一学年,我们播种了希望,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体育节、艺术节、班主任节,还是慈善行走、学农活动、成人仪式等等,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推动了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更彰显了一中办学的品质与品味和校园的人文与活力。此外,各学科竞赛、社团活动有序开展,成绩斐然,高考成绩稳步提升。我校辩论队勇夺南京市高中生“五四”辩论赛冠军,OM社团、模联社团30人次获得国际国内个人或集体奖励。全校获得市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的共有169人。其中,国家银牌1人,国家级一等奖9人。在2014年高考中,我校二本上线人数远超上级下达的指标数,二本达线率94.2%,崇文班及所有强化班二本达线率为100%,其中,崇文班一本达线为98%。在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4A人数达111人,4A率南京市第二,崇文班11班更是考出47名4A学生,人均加分达4.7分。
成果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学校衷心感谢全体师生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相信,有了社会的支持和我们的努力,学校一定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同学们,新的学年孕育着新的梦想和新的挑战。在此,我给大家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本来就蕴藏在我们校名的“一”字里。“一”字虽朴素简单,但内涵丰富深刻。
一,是“开始”,是所有的前提。没有了“一”,就没有了一切。所以希望大家时刻提醒自己,注重起点,打好基础,开启智慧,成就梦想。
一,是本源,是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一中人应懂得,“求真”就是“溯本求源”,希望大家真正做到“养真气、学真知、做真人”。这是心灵高尚、身体健康、思想自由、思维创新的基础,是成为“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保证。
一,是量的最小单位,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包含着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希望大家心怀梦想,但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养成“自觉自为”的习惯,促进道德成长与学业进步。
一,是创新,是“无”中生“有”。希望大家为“创新”素养打造三种品格:首先是“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其次是“激情”,为实现目标不懈奋斗;再次是“责任”,勇于承担失败后果。
一,还是专一,是“心纯意正”,是毅力恒久的动力。“要用功,进一中,进一中,能成功”就是对“专一”精神的赞美。
一,也是哲学的基础。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同时也需要合二为一的看问题。
一,更是唯一,既是“独一”的个体也是“统一”的整体。希望大家既要善于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做最好的自己,也要懂得“整体”与“个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他人有足够的尊重与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最后,一,是第一,是“巅峰”和“卓越”的代名词。希望全体一中人不断地超越过去,追求领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老师们、同学们,学校的美好蓝图期待着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去描绘,我衷心希望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能懂得“一”中的八大内涵,务实争先、积极进取,以主人翁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学年的工作、学习中去,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学校发展上新台阶、新水平、新境界!
最后,再次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快乐成长、学习进步!
附:祖军武老师在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那一片成长的沃土
各位同学, 下午好,
一个切成两半的苹果,放了两年都不腐烂,只如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就是木村阿公的奇迹苹果!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那本记录木村先生人生故事的书,《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是这样描绘木村先生的顿悟的:
“深山里,月光下,这棵闪闪发光的橡树和山下果园里的苹果树生长条件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同样的空气和阳光。走近了,他才发现,这里可是杂草丛生,泥土又松又软,一脚踩下去,脚几乎都要陷进去,用手就可以挖出泥土来,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在数年的反复尝试和无数失败后,原本已经打算痛别人世的木村先生就在这一刻突然明白了:答案就是泥土。
“在此之前,自己只看到苹果树肉眼可见的部分,只考虑地面以上的问题,完全忽视了地面下肉眼看不见的部分。在提供养分方面除了施堆肥,割除杂草,什么事都没有做; 一味在意树叶的状态,完全忘了苹果树的根,而苹果树的根不是独立生长的。要想让苹果树根更牢固,就要重现山里泥土的状态:昆虫和微生物将多年积累的落叶和枯草分解后形成土壤,树和草的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在泥土中深耕。无论杂草还是树,表面都存在着无数霉菌和细菌,有好也有坏。各种生命体关系密切,相互支援。”
“这一刻,木村先生乐得几乎要在山里跳舞。翌年,他从春天开始播种大豆,不久大豆长到齐腰的高度,苹果园仿佛变成了原始森林。”
这里,作为一位老师又是一位母亲,我的领悟之一是:教育也是一样! 成长也是一样!
与其羡慕远在天边的世界第一的芬兰教育,或是渴望遇到像罗恩老师那那样幽默、风趣、激情四射的老师,与其抱怨等待,或是被动接受,不如行动起来,精心培育自己成长的那一片沃土!
课堂上老师是面向全体同学的。那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或考试,有没有经常问一问自己:我究竟学会了什么?有没有和老师个别交流? 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是简单地这样问:“老师,我的英语单词就是记不住,怎么办啊?”,还是这样讨教:“老师,我曾经这样做,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现在计划改进成这样,您帮我看一看?”
我们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英语作文。是挤牙膏一般痛苦地写完,拿到老师的批改,瞟一眼分数就随手扔在一边,还是认真地订正修改,然后把它一篇一篇地标上号,一段时间下来,自己能纵向地比较分析一下,看看自己进步了没有?哪里还有待改进?再和老师交流,再坚持点滴的积累,下一次自己提笔的时候是不是更有信心呢?
今天又开会了,好无聊!此时,何不把它当作是一次忍耐力的锻炼?安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或者挑战一下自己,来一次脑力风暴:同样的话题,我会如何来陈述表达?同样的内容,我会怎样策划安排?下次争取也实践一次!
高中了,面面俱到好难!那有没有自己比较喜欢比较擅长的?我是不是应该有些缓急和取舍?不能百花争艳,那就万绿丛中几点红也好,是不是?而如果这样,我又该怎样拿捏好这个度?
老师推荐了一本书,我是听听而已,还是刻意留意一下?我喜欢摄影,如何获得相关的高质量信息?这种搜寻信息的能力极其重要,可是, 我们高中的课堂教学没有专门的指导。那么,当我在网上偶然遇到精彩的内容时,能不能留意一下信息源,自己稍稍深入探究一下?或许它的背后就是你心中的那个桃花源!甚至可以考量一下,自己的爱好是不是有可能成为自己今后谋生的途径之一?
爸爸妈妈心疼我,平时都是开车或骑车接送我,我也是在车上解决早饭。可是,我是不是也可以每周自己上学一两次,一来是关心爸爸妈妈,二来是体验生活锻炼能力。每一个路人都是一个故事,城市公共交通有哪些变化……这不是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生活经验的好途径吗?我喜欢打篮球,那我是不是会和爸爸妈妈说好回家的时间并且回说到做到,自重自律, 不让他们担心操心!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的被动记忆,那总是很累很无趣,不是吗?
成长,绝不能局限在课堂和学校,那很可能只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
正如木村先生说的:千万不要太在意肉眼看到的地方,请高度重视肉眼看不到的地方!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两位同学:一位是高三10班的成静同学,主动寻求老师特别帮助的女孩子;另一位是高三5班的田野同学,主动帮助班级搬书的小伙子。我也特别感谢高三5班和10班的全体同学。知道吗?你们的点滴成长,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主动和坚持,正是肉眼看不到也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东西之一,正是让我们茁壮成长的沃土的一部分。
广泛的阅读,在生活中不断的体验、思考、探究……其实这才是我们成长的沃土!
究竟是第几年,木村先生才开始收获今天享誉世界的奇迹苹果?同学们不妨亲自读一读这本书,《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想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吗?不妨试一试手机上的flipboard 这个应用(中英文内容都有),《21世纪报》可是向同学们推荐过的啊!
生活处处皆学问。请关注和培养就在自己脚下的那一片成长的沃土!
谢谢大家!
附:2014届毕业生张坤妍同学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张坤妍,在今年高考中被南京大学录取。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演讲。
当我们谈论南京一中时,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或许是它设施完备的卫生间,或许是它高端大气的观光电梯。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它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众多高中采纳县中模式的严峻现实下,南京一中逆流而上,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去融入社会。我们有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墙,我们有斑斓多彩的社团活动,我的南京一中是这样的一片沃土。我的同学中,有人在模联中锻炼了英语口语,继而参加多项英语比赛,甚至是去青奥村主持晚会。也有人在天文社中施展身手,今年被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录取。在高二即将结束时,我们班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组织了一次捐书活动。活动前后筹备耗时一个月。这一个月中,我不断地收获启发,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慈善,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那份纯真的愉悦。这是我融入社会开始,这是我一点一点改变世界的开始。我意识到我不仅仅是浩瀚星辰中的渺小存在,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在此,再次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作为一中人,前行之路上必然会面临无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毅力与勇气,去征服眼前的高峰。在这片舞台上去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或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顾虑,世间安得双全之法,不负学习不负活动?以我担任班长的经历,我想说的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当然我说的不是直面挂科。我说的是当他人安然午睡时,你可能在清点同学们上交的回执。当他人早已回家时,你在教室等待检查考场安排的老师。当他人在安心自习时,你在用沙哑了的嗓音管理班级秩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做一些服务于他人的事情,但这绝对不意味着学习上的松懈。相反,这是种压力,或者说动力,催发你在他人玩耍时学习。
我想强调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抓住机遇,顶住压力,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协调好生活中的每一部分。我也曾起点很低,入学成绩也只是班级中等。我也曾经历挫折,经历小高考只有2A的打击,但是在老师的劝导中,我没有放弃自己,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健全的人格不仅仅是收获成功时的喜悦,还有低谷时的坚守与遭遇失败后的豁达。相信你们会成为这样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成为南京一中的骄傲。
这是一篇没有引经据典,没有华丽辞藻的文章,但这却诠释出了我对南京一中的所有印象:低调却不平淡,华若未逮而实则过之。这不是一次官方发言,这只是我想告诉你:既然我做到了,你们也一定能做到。我在南大等你。
高一新生准备入场 |
高一学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会场 |
高一AP班学生在展示军训成果 |
临汾旅仪仗队官兵威武雄壮走进会场 |
临汾旅仪仗队官兵在举行升旗仪式 |
尤小平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
叶兵老师领誓 |
全体班主任合影 |
张苏皖书记为班主任颁发聘书 |
祖军武老师代表全体教师讲话 |
张坤妍同学代表学生发言 |
校领导与获奖学生合影 |
开学典礼现场 |
学工处张红主任主持开学典礼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