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外国教育之旅,走进汉推模拟课堂
省第四届汉推储备教师培训班的讲座课程已临近尾声,学员们踏上外国教育之旅,走进了国际汉语教学模拟课堂。
首先,教授级高级教师、南京一中副校长蒋桂林老师领着大家拜访加拿大安大略省,深入了解安省的教育政策、课程设置、教师培养计划等,比较了中加教育理念的异同。学员们大开眼界,来自连云港的骆增翼老师认为,蒋校长为汉推教师提供了中西教育比照的视角,同时也引发了他对选修课程开发及教师幸福感的思考。
接着,游府西街小学教务主任吴蓉老师又把大家带到澳大利亚,感受澳洲汉语课堂的学习氛围。她从澳大利亚课堂教学环境的布置、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等方面展示了异域教育风情。学员们很感兴趣,来自连云港的曲莉老师用“自主、快乐、尊重、新颖”四个词概括了澳洲课堂印象,她也希望能用这些教育方法指导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学得更快乐。
下午,全体学员齐聚阶梯教室,观摩了苏州、靖江-淮安以及常州三组老师们带来的国际汉语微格课程展示。苏州的老师们充分利用生词卡片操练了有关工作的生词与句型,训练扎实有效,纠错方法到位。靖江-淮安组老师们用了《兔子舞》来教学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她们还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竹竿舞来操练语言,并邀请观摩老师一同参与,课堂氛围热烈。常州组老师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教学宠物词汇,教学难点准确突破,教学效果很好。课后,熊晓玲老师以及曾经参与过汉推工作的学员沈玉蓉老师进行了点评,给出了改善的建议。学员们也从展示中借鉴方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为22日的微格教学考核做好准备。
蒋桂林副校长简介 |
蒋桂林副校长开设《加拿大教育见闻》讲座 |
游府西街小学吴蓉主任在介绍澳大利亚汉语教学 |
学员们在做笔记 |
微课模拟 |
微课模拟 |
微课模拟 |
微课模拟 |
汉语国际推广储备教师培训心得
扬州竹西中学 刘思薇
2015年8月10日—24日,我们怀着憧憬的心情来到南京一中接受对外汉语储备教师培训。这一次我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对外汉语储备教师,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培训的内容十分的实用,分别有黄侃老师开拓我们国际视野,熊晓玲老师的汉推教学设计,袁靖宇处长的孔子学院建设,钱玉莲院长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解读,市学科带头人徐志伟的童话教育,教科所洪老师的儒家文化解读,以及诸位专家对于境外孔子课堂介绍,汉语水平测试标准等,才艺学习方面设计方方面面,如剪纸,抖嗡,竹竿舞,书法,扇子舞,国画,健美操,篆刻,捏面人等,活动丰富,实用。通过集中强化培训和操练,让我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改善教学了方法,充实了对外汉语教学知识,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尽快适应赴任国生活、融入当地社会、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复合型人才。通过将近半个月时间的培训,我对外派汉语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一、更清楚的认识汉推教师的角色
培训前,大部分学员认为国际汉语教师的作用限于教授汉语言知识,通过培训,我们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认识到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要教汉语,还要根据需要介绍传播中华文化;不仅要通过文化活动介绍传播中华文化,更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中国文化,因为自己就是国外学生一本活的教材;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不仅是一名汉语教师,更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人。因此做好一个人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的角色承载。
二、重新认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一中汉推骨干教师谭海军围绕我国汉语推广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富有启发意义的一课,大大提高了我们这些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吃苦耐劳的决心。他的讲话使我们明白:语言的传播和国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和彼此推动的;世界主要大国全在大力推广自己的语言文化;我们大力推广国际汉语教学不仅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储备学员们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汉语推广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三、提高了对外汉语教学知识
南京一中请到了诸多名人名家为我们做专题讲座,为我们创造了零距离接触相关领域的致高点,使我们有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领略大家风范和学术精粹,使我们受益匪浅。袁靖宇处长的第一堂课,为我们的培训拉开了序幕,让我了解了国外的基本课堂形式和第二语言习得。市学科带头人时晶老师用她几年的对外汉语研究与实践经验给我们揭开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每个儿童都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明星,我们首先作为老师要有培养领袖的胸怀。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挑战,老师的正确引领是可以让孩子们树立超越自己的信心。有了这种思想武装后,夫子庙小学的刘宁老师用充满趣味的活动课堂来吸引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充满魄力的汉字世界。黄侃老师向我们展示世界各地平凡的人用自己最真诚最真实的工作获得世界上最高特殊时,给我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南师大国学院的张教授给我们讲了HSK汉语水平测试的标准。张教授的课上得很精彩,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我们汉语语法问题。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法课充满了思考与反思。汉语虽然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小学学语文到高三,整整十二年,可是当教授问起诸如“了”字用法、“把”字句、“是……的”、“……过”等平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嘴边说的一起词语的语法教法时,我们被问得不知所措,吞吞吐吐,能意会却不能言传。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到非常的惭愧和无助。他的讲座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我还有很大的差距的,也提醒了我要从各个方面来着手学习。宁老师的讲座也十分精彩。两位教授真的让我领略都了专家的精彩,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课堂中是不应该直接地讲解汉语语法要点,我们应该去想方设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明白并正确运用汉语词语。同时我们老师们要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加强教育法、语音等各方面的积累。
四、更好地适应国外的工作和学习
还记得刘宁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她的讲述中,让我感受到我们以后的很多未知的困难。从第一次坐飞机,飞机就出了故障,下飞机有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文化的不同,环境的陌生,心灵的孤独,都是我们必须独自去面对的,让我那份喜悦逐步的沉淀了下来。熊老师的汉推设计为我们准备论文,设计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通过今天该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通往幸福的道路就在我的眼前。熊老师让我们在轻松的形式中认清了自己,让我了解到自己有一颗坚强的心,积极地心态能够去和克服国外的孤独。
五、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即将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一个能力。此前多数学员误以为只有跨国交际才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只要存在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就会出现,因此跨文化交际不仅发生在国家之间,更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就可能发生在国门内。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民族及宗教方面的问题。让我们明白了在向外国人说明中国的情况时尽量少说空洞和套话,提倡讲述身边的故事,因为这样外国人爱听,更乐意接受。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做到既不要崇拜发达国家,也不要俯视欠发达国家。因为我们自己国家的盛衰历史和今日的崛起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可以改变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有各自的长处值得我们学习。要打造良好的中国人形象,目前中国人在国际上给人的总体形象依然不令人满意,因此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打造可爱、可敬的中国人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人的消极看法。在教学上更要注意跨文化差异,例如,外国人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怎么能吃?还有一些理解偏误,都要注意观察,尊重,解决。
总之,近半个月的培训给每位学员带来了思想素质、组织纪律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向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逐步靠拢。我们面前的路并不平坦,但是我们坚信这次的培训很有价值,对我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有促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