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推课堂全接触,英语口语大练兵
7月22日上午,9个小组的汉语国际微格课程在阶梯教室展示绝大多数老师都是第一次上国际汉语课,但都表现不俗,有的语文老师英语水平超赞,有的非常年轻却教学经验丰富,有的从没教过国际汉语课却善用戏剧教学法、善于选用教学材料。南京一中六位汉推教师张璇、宫健、顾晓艳、张佳地、谭海军和熊晓玲担当评委,对这9组老师的精彩表现赞不绝口,同时,他们也提供了中肯的完善意见。
下午,南京一中的五位外教们,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为学员做英语口语测试,给每位老师提供个性化的口语练习建议。学员们表示,口试前忐忑不安,口试后收获颇多。跟老外直接对话的机会,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英语。
微课展示 |
微课展示 |
我校具有汉推经历教师认真评课 |
外教面对面指导 |
外教面对面指导 |
外教面对面指导 |
外教面对面指导 |
外教面对面指导 |
十五天,换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南京一中 翁靖琳
科学研究说,二十一天会养成一个新习惯。那么,十五天,会带来什么变化?
让我们在省第四期汉推储备教师培训班找一个答案吧!
回想十五天前,假期刚刚开始,我们汇聚到高中部。那时,一切都是未知。我未曾知道,十五天的汉推培训会打开一扇窗。这窗上的花格,有篆刻的力度;这窗上的雕花,雕琢的是唐诗宋词的绚烂;这窗上的竹纸,既有京剧脸谱的精气神,又透着南方剪纸的柔美;这竹纸上隐约的花纹,是书法的风骨、国画的韵致;这窗上的栓扣凝聚的是中国结的祝福;风吹过窗的清响里,回荡着空竹的声韵……我们细细捡拾起民族文化的瑰宝,激活自己的传统基因,打开的是面向世界的窗口,向世界舞起中国风。
我未曾想到,十五天的汉推培训也会吹来一阵风。无论来自大西洋彼岸、太平洋那边,还是欧洲大陆腹地、北美洲最北端,八面来风,吹活了我们的教育思路。看看吴蓉老师介绍的澳洲5E教学法,学学时晶老师介绍的北美工作邮件文化,感受蒋桂林校长介绍的加拿大完备的教师培养体系,抑或,从熊晓玲老师的讲座中,初识英国绅士般严谨的教学要求。它山之石,处处都有值得借鉴之处。还有那12节汉推微格教学模拟课,无论是讲台上潇洒自如的老师,还是台下巧妙模拟学生情况的学员,还是南京一中六位汉推老师的精彩点评,都给我们最直观的国际汉语教学印象。而我足不出“省”、足不出“校”,就能完成国际教育初体验,这当归功于“汉推”吹来的头脑风暴。
我不能预料,十五天的汉推培训可能会延展一段路。我带着对所学的好奇,来到这里。虽然不能确切地知道今日所学,是否明天就会用到。但汉推给我带来的头脑风暴,不会就此停息。因为——
徐志伟老师说:“教学要真正关注儿童;只有老师回到童年、回到儿童,才能真正让学生处于在学习的中心位置。”那么,就把自己带回童年吧,带着游戏之心去备课。
刘宁老师把汉语拼音都变成了歌谣,在给成年人复习汉语拼音时都融入游戏,不就是这一观点最好的示范吗?
张苏皖书记说:“管理就是鼓动别人、服务别人、成就别人。”这不就是班主任工作最简练的概括吗?鼓动孩子们,服务学生、家长和任课老师,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熊晓玲老师说:“教学设计要从兴趣着手,激发动力与想象力。”这不仅是国际汉语学生的要求,也是中国学生的需求呀。
黄侃主任说:“我就是要做一点有新意的事情。”这就是每一个老师应有的追求。
Robert说,你可以口语不流利,但如果你能了解美国青少年文化,说出一些新词,那也能拉近心理距离。这不就是宁景位老师说的“跨越文化,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吗?
洪劬颉老师说:“智慧教师,就是做一个孩子喜欢的人,令孩子喜欢你;喜欢你所教的学科,领略到学科之美;从而喜欢你与他一起营造的教育生活。”这就是做老师的真谛。
徐艳老师说:“教汉字,也是教思维、教美感、教文化。”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学科精神。
包旭东老师说:“自由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这是每一个人应有的阅读素养。
张晓峰老师以严谨的推理论证HSK是一种标准化测试,这是一个语言教育老师特有的严谨。
钱玉莲教授说:“国际汉语教师应该不仅仅是汉语的教师,更应当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这是一个汉推教师应有的信念。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谭海军老师讲座中有一句话引用得好:“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是的,无论未来会不会成为国际汉语教师,会不会走出国门教学,我都会从下一节课入手,让教学变得更快乐。
我更不会忘记,十五天的汉推培训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来自十三大市,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年龄、教龄各不相同,兴趣、特长并不相近,然而,在这十五天里,我认识了认真负责的四位班长,认识了不但自己学舞快、而且善教学的老师,认识了具有播音员气质的主持人,认识了非常年轻却教学经验丰富、旅行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认识了从没有上过国际汉语课、却十分擅长准备教学材料的英语老师,认识了考过司考、正在读博、学贯古今、堪称学神的历史老师……我们还认识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家,认识南京一中和游府西街小学敬业而充满热情的负责人们,细心负责的班主任,青春朝气有责任心的助教,还有南京一中的五位外教们,他们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为我们做英语口语测试,给我们提供个性化的口语练习建议。还有许许多多支持培训班工作中的幕后工作者……
在培训的某些瞬间,我一度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大学时代,最纯粹的学习时光。从讲座中学,从微格课堂中学,向同学学,向老师学……每天写新闻,也是重温大学时校刊编辑的工作职责。那时,还觉得每天更新新闻的学长学姐简直是神人,哪来那么多时间!现在却感到,如果每天都会发生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新闻天天都有,写新闻的时间自然也天天有!
十五天,一段时空交错的重叠,让我感觉了自己的成长,刷新了思路,也让自己找到了在教师工作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力量。
这个不一样的自己,开始新的征程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