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推:《标准》解读明汉推要求,国学经典蕴教育智慧
参观丰富的六朝馆藏、领略斑斓的民俗风物、停驻于堪称文化地标的先锋书店、徜徉在颇具风格的1912街区……经过一天的南京文化之旅后,参加江苏省第五期汉推教师培训的学员们又回到了南京一中的教室里,开始了7月9日的学习。南师大国教院院长钱玉莲教授关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解读》的讲座在解惑的同时,也令学员们感受到优雅亲和的魅力;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所洪劬颉老师作的《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智慧》则以其思想的锋芒和谈吐的幽默引发了现场的阵阵掌声和笑声。下午,学员们感受了一把剪纸和扇子舞的乐趣。
钱玉莲教授的讲座首先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师培养的历史,并介绍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由来和演变,重点对2007版本《标准》的五大模块十个标准作了详细介绍。在钱教授明晰的讲解中,学员们对于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要求有了大致了解,而一些融合亲身经历的解说又使得抽象的《标准》变得具体可感。同时,讲座过程中又包含了与推汉有关的丰富信息,比如各国有名的汉学家、不同国家在传统礼仪和宗教上的不同特色,以及一些相关的公众号和书目。
《标准》中第二模块即文化与交际,汉推教师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自然应对本国文化有所了解,洪劬颉老师的讲座就为学员们提供了一种不拘一格解读儒家文化的视角。从一幅图入手,洪老师提出了四句话:改变从突破开始、跳出问题看问题、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国学看国学,“改变”和“突破”成为这场讲座的关键词。“一个自己都不热爱生活的人还会教出热爱生活的孩子吗?”“教师无非是要调动一切的办法让学生去想学、想说、想写、想想而已”……富有思想和智慧的观点获得学员们强烈的认同。“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洪老师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孔子,将其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并从其身上看到丰富的教育原则。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启迪与思考也绵延开去。
一把剪刀、一把折扇将下午的时光变得丰富而灵动,一张张红纸在剪刀的飞舞中幻化为各种美丽的图案,如牛思平老师所说,这不啻为一种表达内心的方式;一把折扇的开合中,也蕴含着中国文化,王芳娣老师的扇子舞融武术与舞蹈于一体,一个小小的以掌抱拳的动作就有着“四海之内不以老大自居”的淡泊与平和。
文化无处不在,学习亦随时随地在进行,这一天的培训欢乐而充实。
常州市花园中学周文婷
钱玉莲教授做《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解读 |
学员们认真聆听钱玉莲教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讲座 |
洪劬颉老师作的《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智慧》讲座 |
学员们认真聆听洪劬颉老师的《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智慧》讲座 |
牛思平老师做剪纸要点讲解 |
学员们的剪纸作品 |
王芳娣老师示范功夫扇技术要点 |
学员们认真学习功夫扇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