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促发展,六大板块、19个子课题齐开题
2023年3月19日,南京市第一中学举行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子课题开题论证会,六大板块、19个子课题集中开题论证。朱焱校长、张苏皖书记等近40位课题成员参加开题论证,会议由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昱蓉主持。
![1 1](/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c84d080285714e18a458eba50ad5c299.jpg)
本次开题论证活动,由六大板块、19个子课题集中开题,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方胜昔,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汪霞,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教资源部部长何钰华以及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张爱平受邀组成专家组,对开题论证进行指导。此次论证会的召开,彰显了一中科技教育的深厚底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也展示了一中人的教育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春耕”正当时
开幕式上,首先由课题主持人朱焱校长致辞。朱校长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课题围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既是大环境、大战略的回应,也是育人树人的需要,还是一中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大事。百年老校的新发展特别需要基于时代的教育研究,这也是我们这次申请并且开展课题的重要意义之一。”
![2 2](/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27b1650c97604a61b095a64b0e3300db.jpg)
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也是一场耕耘。此番正值春日,朱焱校长围绕“耕耘”二字,对课题组的老师提出了几点要求:
第一,做“争抢春时”的研究。春耕的意义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春光短暂。要有时我不待,撸起袖子的奋发和决心。课题研究是3年一个周期,时间紧、任务重,每个课题组都要把时间意识挺在前面,有计划、有步骤、有时序地开展,要确保按时结题。
第二,做“精耕细作”的研究。科学研究是教育耕耘的重头戏,教学改进有赖于细致的观察,坚守追求有赖于对规律和方向的铆定。研究是能带来大收获的,也许这种收获不会立竿见影,但如果久久为功,它改良的是土壤,夯实的是根基,培养的是教师,成全的是每个师生。
第三,做“脚踏实地”的研究。耕耘是与土地之间的对话交流,脚不沾泥是不可能有丰收的。朱焱校长希望大家在做课题研究时,做实在的、接地气的研究,直面教室中的问题,找到教学中的问题。
![3 3](/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1811553f8c764c3ab9e86f3f3f062c63.jpg)
群策群力话育人
论证会上午的议程是由六大板块主持人依次做开题报告。从总体框架、研究重难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方面向专家们做了详细阐述。
![板块一:《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理论研究》主持人:高磊、吕林海、周超 板块一:《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理论研究》主持人:高磊、吕林海、周超](/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9b206af58daa41f7b64aeaf0bb047e69.jpg)
板块一:《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理论研究》
主持人:高磊、吕林海、周超
![板块二:《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研究》主持人:陆芷茗、王越](/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cff432260d8b4c7d9ee2a85ec21482ca.jpg)
板块二:《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研究》
主持人:陆芷茗、王越
![板块三:《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主持人:夏季云、吕建林](/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dbb037267cca42aa87a828ebf4edf17e.jpg)
板块三:《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
主持人:夏季云、吕建林
![板块四:《基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主持人:李昱蓉、张亮、魏荣葆](/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6a1e15054d044ed0b60167b51c281042.jpg)
板块四:《基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主持人:李昱蓉、张亮、魏荣葆
![板块五:《指向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学习空间设计的研究》主持人:武小冬、魏伟](/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99d65668efe94d41b3a5731e6ff91475.jpg)
板块五:《指向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学习空间设计的研究》
主持人:武小冬、魏伟
![板块六:《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研究》主持人:张苏皖、宗晓华](/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1e0bca91a50b40b4aecab62fff3d42d8.jpg)
板块六:《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研究》
主持人:张苏皖、宗晓华
下午由19个子课题分为三组汇报,由校内专家进行点评。
![4](/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3e3a9652e63641fc960ca1d2bd9d9dad.jpg)
![5](/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a53af4f450d6448e8e23cbdc18fb2c1f.jpg)
![6](/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f0f15932f71443d2afcf80fae8ada9bd.jpg)
专家指导明思路
会议当天,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方胜昔,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汪霞,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教资源部部长何钰华以及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张爱平受邀组成专家组,对开题论证进行指导。
![7](/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cd817599d9b7468db80262c6f4b09772.jpg)
“从总报告和长达170多页的子课题文本中,不难看出对于聚焦新时代国家发展过程,特别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南京一中有着很好的顶层思考和设计,问题意识较强。”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张爱平表示,课题各板块及子课题的设计系统、科学,研究具有落地性和可操作性。从课程体系架构、贯通路径、研究策略等方面,张所长也作出了专业性的点评。
![8](/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69514d820e434c358a0531e8e99d213d.jpg)
结合南京一中作为江苏省“英才计划”项目学校之一,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教资源部部长何钰华就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要顺应形势,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把全面的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他还表示在引导科研开展的过程中,要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充分领悟科研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9](/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e7b88bff95c847a4b58ebd03ba007cf7.jpg)
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方胜昔强调了四点坚持:坚持思想引领、坚持育人导向、坚持创新协同、坚持协作协同。江苏省科协将及时总结经验,为一中乃至全省学校搭建好的平台,发挥科学组织大协调、大联合的优势,同时他也期待南京一中的课题行程可复制的、标准化的培养体系,向全省、全国进行推广。
![10](/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ec8700b9c0324c319b52808a3b7d1d1f.jpg)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汪霞作为点评专家组组长,结合三位专家的建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课题研究的使命感和战略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创新基础;强化课题研究的精耕化、细作化,吸纳高校教师等专业研究人员的加入;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积累丰富、宝贵的资料。
![11](/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c9ca75bef8aa46eb99b612d3be1b65b3.jpg)
论证会尾声,南京一中副校长陆芷茗布置了下阶段研究工作。她指出为了推进课题的高位运行,要加强各板块课题的相关性研究,努力构建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强化成果意识。同时建立例会制,定期汇报课题研究情况。她还表示学校一直以来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在研究过程中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要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阶段研究结硕果
自去年总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各位成员进行认真规划,按照总课题的研究路线积极开展工作,目前部分课题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12](/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3/03/22/f877df64a27b40169ec7bace22b962dc.jpg)
相信课题组将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进一步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