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1课堂|科普风暴来袭!院士带你一起畅想6G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6G技术的发展备受瞩目。未来的通信技术如何发展,6G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疑问在南京一中第32期院士1课堂中得到了详细的解答。
近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江舟亲临我校,为师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科技的大门。
需求催生变革
3G时代,简单智能手机出现,培育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需求;4G时代,手机实现各种APP应用安装,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文件高速下载和上传;5G时代,万物互联,垂直行业的发展,培育了新生态和新模式……
王江舟院士带领同学回顾了3G到5G的变化,他告诉大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智能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而6G技术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诞生的。
“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发展愿景将带来更加差异化和碎片化的场景,传统的通信网络、架构和产品形态难以满足其需求。“6G将扩展5G的网络能力边界,增强至能力六角,实现从移动通信到移动信息服务的重大转变。”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在介绍6G的特征时,王院士强调6G将实现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具有性能沉浸化、要素融合化、覆盖全域化、网络平台化四大关键关键特征,通感一体、通算一体、通智一体是6G的关键创新点。
6G的无限可能
6G时代,将涌现出多样化的新场景、新应用,你是否畅想过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王江舟院士生动的场景描述,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来感的世界。
“6G时代的全息影像技术将不再局限于视觉体验,而是可以进行实时的多人远程交互。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协同办公、远程教育、交互式会议乃至社交方式。”纵使相隔千里,也如同面对面交谈。通过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人们可以与数字世界进行更加真实的互动,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在6G时代,数字孪生人将成为现实。王院士表示这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数字化实体,通过与现实世界进行深度交互,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在医疗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将创造出数字化的人体模型,用于手术模拟、器官监测和疾病研究。通过模拟患者的生理状态,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疗建议。在教育领域,数字孪生人可以作为虚拟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等。
此外,王院士还介绍了通感互联、超能交通和沉浸式互联网等创新应用。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些应用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
与院士零距离
“6G技术发展迅速,如果拥有6G技术,是不是5G就失去用处了?”“您刚刚提到每十年通信技术都会有比较大的革新,2030年6G有望实现商用。我们如果本科期间学习通信技术专业,学习的内容肯定基于5G,怎样解决教学和应用的代沟?”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与王院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王江舟院士还向同学们推荐书籍《6G :从通信到多能力融合的变革》,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打牢知识金字塔的根基。
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对6G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对于6G技术的发展,我们充满期待;对于同学们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我们更加拭目以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